在膠印生產中,前一印張的墨跡未干,后一印張即疊放在其上,前一印張上的油墨就有可能部分轉移到后一張的背面,稱為背面蹭臟,背面蹭臟和透印都表現為印張的背面有臟痕,但它們形成的機理完全不同,背面蹭臟容易發生在印刷涂料紙、墨層厚、疊印色數多時,紙張中間無臟痕;透印容易發生在印刷非涂料紙、第一色印刷和油墨直接印在白紙上的背面,紙張中間有臟痕,不能擦去。
不同類型不同顏色的油墨,干燥的方式不同,干燥快慢差別極大,同時觸變性大的油墨,在印刷過程中由于墨輥間的剪切作用,黏度下降,完成轉印后,黏度又迅速上升,由于黏度是內聚力的外在表現,黏度的增加就表示內聚力的上升,有利于預防背面蹭臟。因此,現代高速機印刷彩色產品,大都采用干燥快、觸變性大的油墨。為了調整油墨的印刷適性,有時需要添加調墨油,以降低油墨的黏度和黏性,故印刷容易產生背面蹭臟的涂料紙時,要嚴格控制去黏劑的用量,控制油墨的黏度和黏性。
背面蹭臟多發生在印刷墨層較厚的部位。對于單張紙膠印常用的樹脂型油墨來說,一旦墨層超過一定的厚度,背面蹭臟就會迅速出現。因此預防背面蹭臟的主要措施是控制墨層厚度、增大油墨本身的內聚力、加快油墨在承印物上的干燥速度和控制前后兩張印張之間的距離不要太靠近。印刷暗調為主的彩色圖像,宜采用底色去除的方法,減少墨層的厚度,增加紙張間的距離不僅可以降低墨膜表層的油墨和后一印張間的分子間的結合力,同時也有利于空氣的滲入,加快油墨的干燥。
在實際生產中,控制油墨的干燥速度是預防背面蹭臟的最重要手段,影響印跡干燥的主要因素有紙張、油墨及墨層厚度、潤濕液及乳化程度、環境溫濕度及生產工藝等。
a紙張。表面粗糙、結構疏松、施膠度小的紙張,吸收性好,印跡干燥快;平滑的紙張堆成紙垛后,空氣不易導入紙堆下部,影響了氧化聚合干燥速度,紙張的pH值低、含水量高都會延緩油墨的干燥。
b輔助劑的影響。油墨本身含有催干劑,印刷時為了加快干燥速度有時還要再往油墨中填加催干劑,但催干劑過量會使油墨乳化嚴重,反而不利于干燥。當紙張出現拉毛現象時,通常會加入一定量的去黏劑來降低油墨的黏性,但是,去黏劑是不干性輔料,會降低印跡墨層的干燥速度。
c潤濕液及乳化程度。潤濕液的酸性越強,油墨的干燥速度就越慢。油墨乳化越嚴重,干燥也越慢,大幅面印刷機印刷小幅面紙張的實地底色時,背面蹭臟最容易出現在紙張的軸向兩邊,解決辦法盡量使用水路吹風裝置或在水斗輥上貼紙條的方法,減少印版兩端的供水量,降低油墨乳化值,以便印跡油墨及時干燥。
d印刷壓力、印刷速度。增加印刷壓力,能夠促進油墨的加壓滲透;減少印刷速度,可以增加壓印時間,都能起到預防背面蹭臟的作用。
e環境溫濕度。環境溫度高,化學反應速度快,印跡干燥也快,夏天,一般亮光快干油墨,不加燥油也能很快干燥,而冬天則需要加些催干劑,因此,車間溫度、濕度的控制,對于掌握印跡干燥速度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f印張堆放方式及噴粉。印刷好的成品堆碼成垛后,空氣很難滲入紙垛的下部中間,由于供氧不足,這部分印張很難干燥。因此,為防止干燥過慢和背面蹭臟,加強印刷后的半成品管理十分重要。印刷不易干燥的產品,一方面堆垛不宜過高;另一方面,在墨層固著后,間隔一定時間,要將印張輕輕抖動使之透氣,增加墨跡和空氣的接觸,以加速油墨的干燥。在單張紙膠印中普遍采用噴粉來預防背面蹭臟,噴粉是利用粉末的支撐作用,增加印張之間的距離,有利于空氣流通,加快干燥。